|
中大附属医院挑战极限 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成功 |
|
生命共享网(WWW.S0S8.CN)
2006年11月21日 |
5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与胃肠外科联合实施手术,为一位胰腺囊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的女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腹部多器官移植。医生几乎将她上腹部器官全部摘除,然后换上了一套“全新”的器官!据了解,这是亚洲首例、全球为数不多获得成功的多器官移植病例。目前,移植器官功能完全正常,病人已开始进食并下床活动,正在顺利康复之中。6月4日,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十多家新闻媒体作了公布。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汪建平副校长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并分别作了讲话。 挑战器官移植极限:10小时手术,病人器官切8换3 该病人5月13日来中大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被收入器官移植中心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胰腺囊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常规的治疗手段已经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从已往的病例看,除非整个将癌细胞转移的器官全部换掉,否则患者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几个月。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和副主任朱晓峰教授 组织全科经过多次讨论,大胆地提出了多器官移植的治疗方案——向器官移植极限挑战! 这一大胆的想法马上得到医院领导詹文华院长的认可和重视,他亲自组织器官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库、护理部和医务处等有关科室和部门进行会诊、研究和论证,制定手术方案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估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经过十余天的准备,5月28日,附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和胃肠外科联手,拉开了多器官移植大会战的帷幕。在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和副主任朱晓峰教授精心组织下,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从当天下午2点至晚上12点,历时十小时,切除了包括肝、胆、脾、胰腺、全胃、十二指肠、大小网膜及部分小肠等上腹部全部组织器官,并将供体的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原位移植入患者腹腔。手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一切情况正常,术后被顺利转入SICU进行监护。 技术创新攻克难关,刷新多项纪录 本例多器官移植手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1、该例患者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关系紧密,手术既要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上腹所有器官与组织,又要保留重要血管,包括根深蒂固的胰腺肿瘤切除。手术规模及创伤大,难度高;2、按照国内外的经验,这种术式无肝期长,为减少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必须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以策安全。为避免体外静脉转流术的弊端。在我院肝移植手术与麻醉技术相当成熟的基础上,确定术中不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这就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血管吻合,同时又要保证无肝期及开放血流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对手术技术及麻醉处理要求极高;3、术中和术后发生大出血、肝胰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消化道瘘、感染、排斥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术中和术后监测管理等移植相关学科需具备强劲的实力。 附一院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确保了手术的成功:1、供体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预先与供体的髂总动脉作合二为一的吻合,保证使动脉的吻合最大限度地满足移植物血液供应和减低对受体腹主动脉的损伤;2、手术不采用静脉转流技术,而采用熟练地直接吻合,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静脉转流的相关并发症。为术后移植器官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供可靠的保障;3、多器官移植无肝期创下54分钟的记录,减轻了移植器官的缺血损伤,使病人的肝胰功能在移植后瞬间得到恢复;4、从上腹所有器官包括根深蒂固的胰腺肿瘤切除、多器官的移植到消化道连续性的重建,总手术时间10小时。这是上腹多器官移植手术时间的极短纪录。 厚积薄发 梦想成真 附一院院长詹文华教授说,中山一院这次多器官移植的成功决非幸运之神关照下的偶然之举,其背后隐藏着中山一院扎实和宽广的专业功底。据他介绍,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工作起步早,早在1972年成功地施行了我国首例肾脏移植,至今已有近3000例的骄人成绩。1978年,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带血管蒂的甲状旁腺移植。我院肝脏移植研究始于1988年,此时,我国的肝脏移植研究已处于低潮,临床肝移植基本处停顿状态。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对肝移植术中麻醉管理、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原位多器官切取技术、肝移植术式等多项肝移植环节进行了深入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