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9月28日中午,阳光灿烂。
这一天,一位4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再次点燃——在“阳光骨髓库”帮助下,她获得了骨髓捐赠志愿者屠女士的造血干细胞并成功配对!
“阳光骨髓库”的创立者,刘正琛,一个高大挺拔、始终微笑着的年轻人,自豪地笑了……
变故·希望
刘正琛1995年考入北大,继而考入光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2001年12月4日的一场变故,把他的生活改变了——他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医生说,这种病预期生命平均只有5年,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才有望痊愈。
对生的渴求和留恋以一种更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决定建立一个民间骨髓库!
他给骨髓库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阳光骨髓库”。他说,阳光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在家人和好友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他生日那天完成了第一步——“阳光100”,为100名志愿捐赠者检测HLA(人体白细胞表面抗原),并向社会免费公开检测数据。这是他一生中收到的分量最重的一份生日礼物。
困难·承诺
“阳光100”完成了,他的目标又指向了新的高度——“阳光1000”。即把阳光骨髓库的HLA检测数据扩充到1000例,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
然而,困难也如影随形。按每个志愿者检测需500元费用计算,“阳光1000”就需要50万元!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个人和家庭的支付能力。为了继续推动这件事情,在学校的帮助下,他在2002年6月创立了“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希望凝聚更多的力量。
同年,刘正琛迎来了生命中的曙光,病情稳定出院。
刘正琛和志愿者们一起经历了最为艰难的创业期。没有办公室,可以在寝室凑合,可是没有钱,他们就打不起电话,以至于与捐赠者、捐款者的长期联系都成问题。半年里,他跑了十几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却没有一家愿意提供赞助,最后还是舅舅就职的公司赞助了5万块钱。
为了筹款,协会策划了大型义演活动,他忘了自己还是个白血病人,感冒对他有生命的危险……义演取得很大的成功,可刘正琛却为此病倒两次。
面对这些常人难以应对的困难,刘正琛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是他说,我放不下……
感恩·坚持
凡是第一次见刘正琛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的,“他哪里像个病人啊!”开朗、沉稳……
第一位在阳光骨髓库帮助下成功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提起刘正琛,至今心情激动:在她还为各种费用发愁的时候,正琛时时处处为她精打细算;在自己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正琛千方百计为她筹款……
今年6月,刘正琛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顺利毕业。一些朋友建议:“赶紧找份工作,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吧。”
可刘正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说:“一开始我把‘阳光’视为使命,逐渐的,成为事业,后来,融入了理性和快乐。‘阳光’对于我,已经成为一种理解爱、释放爱、获得爱的渠道。”
今天,阳光骨髓库已经由最初的108例HLA数据扩充到1436例,初步配型50多对,拯救了三位患者的生命。
关于未来,刘正琛充满信心:“我相信有一天,阳光会像慈济基金会一样,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非政府组织,建立起自己的医院、学校、救灾体系,提供涵盖健康、环保、文化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网址:www.isun.org 电话:01062758802,01052766858)
人物独白
如果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的心,充满了感恩,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何等的美好呢?
——刘正琛
事态追踪
11月28日,“首都十大公德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刘正琛凭借“创立全国最大规模民间骨髓库的志愿者”入围。
《人民日报》 ( 2006-11-30 第05版 )
|